今年夏天,《星河角落:步天歌》在華熙LIVE里的北京時代美術館火熱開展并出圈,而除了展覽本身,美術館在展覽期間舉辦的多樣性公教活動也讓數以萬計的觀眾感知藝術,豐盈心靈。

《星河角落:步天歌》展出期間,為了回饋觀眾對藍曬技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北京時代美術館策劃了一場藍曬技法工作坊,特邀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的李東翰老師親臨指導,帶領大家探索這門小眾技藝的魅力。除了小眾而精美的藍曬技法工作坊,北京時代美術館已成功舉辦過大量基于展覽內容的優質公教活動。在《WAVELENGTH:瞬息涌現》展出期間,美術館還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跨界體驗“元·涌”——實驗音樂與西班牙公共藝術家SpY的當代藝術裝置《零》對話,讓聽覺與視覺之間充分共振;而“以花象物”插花工作坊,靈感來自參展藝術家生田瑠奈的作品《大事記》,通過打破傳統藝術形式的插花課程,讓學生更親近自然植物,與花草、環境進行交互對話,“花隨心轉,境由心造”,恰如展覽中探索未知與憧憬,瞬息出發,觸及永恒。


除了活動內容的精心策劃,在活動形式上,時代美術館也別出心裁,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滿足不同圈層觀眾的訴求。“時代·對談”以論壇的形式,邀請數位不同領域的嘉賓圍繞主題分享自己的研究,交流各自洞見,進行思想碰撞,同時開啟多平臺線上同步直播,覆蓋更多受眾;“時代·工坊”則招募觀眾體驗學習相關藝術技法,創作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時代·公益”持續為弱勢群體發聲,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與精神震蕩;“時代·跨界”接納開放跨界的奇思妙想,包容亞文化,冷門興趣愛好者也能在這里找到同好,聽見共鳴;“時代·專題”關注解析藝術作品背后的故事,揭秘當代藝術創作的迷思等等。
一方面,公教活動與展覽相輔相成,不斷拓展展覽的邊界,讓觀眾擁有更加豐富立體的體驗,另一方面,公教活動讓觀眾對于藝術有了更多的參與感,加深其對藝術的感知和理解,真正起到公教美育的作用。與此同時,公教美育也不斷促進藝術的交流和創新。華熙集團通過北京時代美術館推動著當代藝術的發展,未來也將積極建立藝術家與觀眾溝通的橋梁,扶持青年藝術家、培養未來年輕一代藝術家,為藝術事業注入新鮮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