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發文指出,據浙江大學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50歲以下人群新發癌癥病例總數為326萬,106萬死于癌癥;與1990年相比,病例總數增長79%,死亡率增加了27.7%。此外,根據1990-2019年的趨勢,研究人員估計,到2030年全球早發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人數將分別增加31%和21%,其中40多歲的人群風險最大。呈增長趨勢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嚴重影響著大眾的生命健康。
癌癥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危害如此之大,現代醫學領域也在不斷研究前沿技術應對。近年來,癌癥篩查被更多地提起。面對癌癥,除了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之外,早篩早診也是關鍵。
據了解,miRNA(循環微小核糖核酸)作為重要的基因調節因子,能夠穩定存在于體液中,管控細胞的發育、增殖和分化,還能對癌癥、心腦血管等疾病進行異常表達,可以說是液體活檢的理想指標。目前,miRNA已成為癌癥早篩極具吸引力的標志物,與傳統腫瘤標志物相比,它的性能更優,對早期癌癥的檢測靈敏度達到了85-90%;诰薮髴脻摿,近幾年醫學領域關于miRNA技術產品化成果顯著,像全球領先的RNA液體活檢公司覓瑞,就推出了一款利用12-miRNA血液微小核酸診斷早期胃癌的產品——GastroClear™。

GastroClear™由覓瑞聯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 旗下診斷研發中心(DxD)、國立大學醫院(NUH)和陳篤生醫院(TTSH)等機構共同研發,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的12-miRNA血液微小核酸胃癌早期診斷產品,并于2019年獲得新加坡衛生科學局(HSA)審批。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項前瞻性多種族研究隊列中,覓瑞團隊對40歲以上5282名高風險患者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臨床驗證并隨訪3年以上,驗證出GastroClear™針對Ⅰ期胃癌的檢測靈敏度為87.5%,隨訪期間又發現17例新發胃癌,實現了胃癌的超早期篩查,也證明了miRNA對癌癥研究的重要意義。

全球多個領先的生物科技企業都在研究miRNA。僅在2022年,PubMed上就發布了超過1.8萬篇關于miRNA的學術研究報告。覓瑞也在積極布局miRNA在癌癥早篩領域的應用。除了胃癌診斷管線布局之外,覓瑞還于2022年啟動了全球首個跨國多中心、多組學、泛癌種的早篩研究項目——CADENCE,覆蓋胃癌、乳腺癌、肺癌等九個癌種,致力于結合cfRNA、cfDNA與蛋白標志物的多組學癌癥早篩模型研究,開發適合亞洲人群的泛癌早篩模型。
癌癥的發展是一個多階段緩慢的進程,像CADENCE針對泛癌的早篩技術有助于及時發現早期患者,提高患者生存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也能減輕患者的負擔。
|